四川首批研究生旅游线路有何特别之处?

四川省作为文旅资源大省与高等教育重镇,近年来持续推动“研旅融合”创新发展,首批针对研究生群体推出的旅游线路,立足学术性与体验性结合,覆盖科技、生态、文化三大领域... 显示全部

四川省作为文旅资源大省与高等教育重镇,近年来持续推动“研旅融合”创新发展,首批针对研究生群体推出的旅游线路,立足学术性与体验性结合,覆盖科技、生态、文化三大领域,旨在为研究生提供“行走的课堂”,促进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,线路设计充分考量研究生群体的知识需求与探索兴趣,将四川独特的自然禀赋、人文底蕴与前沿科技资源转化为研学场景,助力拓展学术视野、激发创新思维。

四川第一批研究生旅游线路

首批线路共规划3条主题线路,每条线路行程4天3晚,均配备高校导师、行业专家及专业导游组成的三重讲解团队,确保学术深度与体验温度兼顾,以下为具体线路详情:

科技赋能·未来之旅

该线路聚焦四川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,适合理工科、管理学等专业研究生,行程从成都出发,串联天府新区、绵阳科技城、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大核心节点,深度接触国家战略科技力量,首日探访成都科学城,参观天府实验室(如碳中和实验室、网络空间安全实验室),与科研团队交流前沿技术攻关案例;次日赴绵阳,走进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馆,了解核科学技术发展历程,互动体验国防科技应用场景;第三日前往西昌,实地观摩卫星发射中心(若遇发射任务可提前申请观摩),参与航天主题讲座,探讨航天工程中的材料力学、通信技术等学术问题;第四日返回成都,在成都高新区企业(如华为成都研究所、京东方)参访,对接产学研合作需求。

生态守护·绿色之旅

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,面向环境科学、生态学、地理学等专业研究生,线路以成都为起点,深入雅安、阿坝等生态功能区,实地考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修复实践,首日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,参与“大熊猫保育与遗传多样性”专题研讨,了解濒危物种保护技术;次日赴雅安碧峰峡,参观生态监测站,学习森林生态系统碳汇监测方法,开展野外采样实践;第三日前往阿坝九寨沟,考察地震后生态修复工程,分析地质灾害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恢复策略;第四日返回成都,在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参与“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”案例分析会,结合实地数据撰写研学报告。

四川第一批研究生旅游线路

文脉传承·历史之旅

围绕历史文化研究与文化遗产保护,适合历史学、考古学、文学等专业研究生,线路串联成都、广汉、广安、南充等地,解码四川从古蜀文明到近现代的历史脉络,首日在金沙遗址博物馆,参与“古蜀文明与中原文化互动”学术工作坊,亲手体验青铜器纹饰拓印;次日赴广汉三星堆,与考古专家共同探讨“祭祀坑出土文物与古蜀社会结构”课题,参观考古发掘现场(若开放);第三日前往广安邓小平故里,结合“改革开放史”研究主题,调研伟人成长轨迹与时代背景;第四日在南充阆中古城,考察古建筑群保护与文旅融合开发案例,探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路径。

线路特色服务

为提升研学体验,首批线路提供三大特色服务:一是“学术导师全程伴学”,每条线路邀请2-3名高校相关领域副教授及以上职称导师,随时解答学术疑问,指导研学报告撰写;二是“实践证书赋能发展”,完成线路后可获得由四川省文旅厅与高校联合颁发的研学实践证书,部分高校可认定实践学分;三是“跨校交流平台”,建立研学社群,定期组织线上学术沙龙,促进不同高校研究生合作研究。

相关问答FAQs

问题1:这些线路是否接受个人报名,还是只能以学校或集体为单位?
解答:首批线路主要面向高校研究生集体(以学院或课题组为单位),由学校统一组织报名;后续将逐步开放个人报名通道,可通过“四川文旅研学”官方平台关注动态,集体报名需提前15天提交研学需求(如专业方向、学术兴趣点),以便定制化调整行程细节。

四川第一批研究生旅游线路

问题2:线路中的学术体验活动是否需要提前准备专业知识?
解答:活动设计兼顾普适性与专业性,基础科普讲解无需专业背景;针对深度交流环节(如科研人员座谈、案例分析),会提前提供相关资料包(如研究论文、行业报告),建议参与者根据自身专业方向提前了解基础概念,以便更好地参与互动,科技线路的航天工程讲座可提前预习火箭推进原理,生态线路的野外采样可熟悉基本仪器使用方法。

tjadmin 2025-08-27 21:06 分享 0

回答数 0 浏览数 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