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川扶贫景点有何独特魅力与脱贫成效?

四川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,依托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、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红色底蕴,探索出“旅游+扶贫”的特色路径,打造了一批兼具景观价值与民生效益的扶贫景点,... 显示全部

四川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,依托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、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红色底蕴,探索出“旅游+扶贫”的特色路径,打造了一批兼具景观价值与民生效益的扶贫景点,这些景点不仅让游客领略到川蜀大地的多样魅力,更通过产业发展、就业带动、技能培训等方式,让当地群众吃上“旅游饭”,实现稳定脱贫,以下从不同区域和类型出发,介绍具有代表性的四川扶贫景点及其脱贫实践。

四川扶贫景点

在川西高原,甘孜州稻城县香格里拉镇周边的村落曾因地处偏远、产业单一而长期贫困,随着稻城亚丁景区的知名度提升,当地政府引导村民参与旅游服务,打造“亚丁村”藏家乐集群,村民通过经营民宿、出售高原特产(如松茸、牦牛肉干)、担任向导等方式增收,亚丁村人均年收入从2012年的不足2000元增长至2022年的超3万元,昔日土坯房变成特色藏式民居,村内道路、水电等基础设施全面升级,成为“生态旅游+村落脱贫”的典范,同样在甘孜州,康定市呷巴乡俄达门巴村依托木雅圣地景区,采用“景区+合作社+村民”模式,村民将草场、土地流转给景区,同时参与景区运营,实现“租金股金+薪金”多元收入,全村127户贫困户全部脱贫。

川西南大凉山地区曾是全国深度贫困地区之一,如今通过文旅融合焕发新生,凉山州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,曾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过的贫困村,如今保留着土坯房旧址作为脱贫记忆展示点,同时新建彝族文化体验区,游客可参观彝族传统民居、学习彝绣、品尝坨坨肉,村里成立合作社,组织妇女制作彝绣手工艺品,通过旅游渠道销售,带动50余名绣娘人均月增收超2000元,凉山州西昌市大箐乡白庙村,依托邛海泸山景区辐射,发展民俗风情游,打造“彝族第一村”,建设民俗广场、非遗工坊,村民通过表演彝族歌舞、经营特色餐饮实现增收,全村年旅游收入突破千万元。

川北秦巴山区通过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结合,走出老区脱贫新路,广元市剑阁县剑门关景区周边的剑门关镇、汉阳镇等,曾是建档立卡贫困乡镇,如今依托“剑门蜀道”世界遗产品牌,发展农家乐、民宿300余家,带动当地群众销售剑门关豆腐、土鸡等农产品,景区直接提供就业岗位1200余个,间接带动超5000人就业,巴中市通江县王坪村,以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为核心,打造红色旅游示范区,村民通过开办红色主题民宿、担任讲解员、销售革命纪念品脱贫,全村人均年收入从2014年的2300元增至2022年的1.8万元,成为“红色旅游+乡村振兴”的样板。

川南地区则依托特色产业与乡村旅游融合,助力贫困村蜕变,宜宾市筠连县春风村,曾是“石头村”,通过发展李子种植、乡村旅游业,打造“春风村花山”景区,春季赏李花、秋季采李子,配套建设农家乐、民宿,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04年的不足1800元增长至2022年的2.8万元,获评“全国文明村”“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”,泸州市合江县法王寺镇龙挂山村,依托法王寺景区,发展“禅意民宿+生态茶园”,村民参与茶园务工、民宿服务,同时销售茶叶、手工竹编,实现“茶旅融合”脱贫。

四川扶贫景点

为更直观展示四川扶贫景点的特色与成效,以下表格梳理部分代表性景点信息:

景点名称 所在地区 核心特色 扶贫成效
稻城亚丁村 甘孜州稻城县 藏式村落、高原风光 人均年收入从不足2000元增至超3万元
三河村彝族文化区 凉山州昭觉县 彝族文化、脱贫记忆 带动50余名绣娘人均月增收超2000元
剑门关周边村镇 广元市剑阁县 蜀道文化、特色美食 间接带动超5000人就业,农家乐超300家
王坪红色旅游区 巴中市通江县 红色文化、烈士陵园 全村人均年收入从2300元增至1.8万元
春风村花山景区 宜宾市筠连县 李花观赏、生态采摘 人均年收入从1800元增至2.8万元,获评全国特色产业亿元村

这些扶贫景点的成功,离不开政府引导、市场运作与群众参与的有机结合,政府通过规划引领、基础设施建设、政策扶持,为旅游发展创造条件;企业引入专业运营理念,提升服务质量;当地群众则从“旁观者”变为“参与者”,在旅游产业链中找到稳定增收渠道,四川的扶贫景点已成为连接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桥梁,既让游客体验到原生态的自然与人文之美,也让当地群众共享发展成果,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。

相关问答FAQs

问:四川扶贫景点适合哪些类型的游客?
答:四川扶贫景点类型多样,适合不同游客需求,喜欢自然风光的游客可前往稻城亚丁村、光雾山等,体验高原、森林景观;热衷民族文化的游客可选择凉山三河村、甘孜俄达门巴村,感受彝族、藏族风情;偏好红色旅游的游客可到巴中王坪村、广元剑门关周边,重温革命历史;亲子家庭则适合去宜宾春风村,参与生态采摘、农事体验,这些景点不仅景观独特,还能让游客深入了解脱贫故事,具有教育意义。

四川扶贫景点

问:参观扶贫景点时,游客如何更好地支持当地持续发展?
答:游客可通过多种方式助力当地发展,一是消费助农,购买村民自制的农产品(如腊肉、蜂蜜、手工刺绣)、特色美食,直接增加居民收入;二是体验当地服务,选择藏家乐、彝家民宿等群众经营的住宿餐饮,让收益更多留在本地;三是尊重文化习俗,主动了解民族文化、红色历史,通过口碑传播扩大景点影响力;四是参与公益项目,部分景点设有“扶贫超市”“爱心捐助点”,游客可直接捐赠或参与志愿服务,支持教育、基础设施建设等。

tjadmin 2025-08-26 18:48 分享 0

回答数 0 浏览数 5